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编者话: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就如何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我们以笔谈的形式邀请了六位学者展开研讨。

主流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担当

孙瑞祥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主流媒体必须强化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担当。

主流媒体传播主流声音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现实责任。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就要把自媒体形成的“舆论广场”转化为主流媒体传播主流声音的“舆论主场”,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就要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推动主流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把握媒体融合运营规律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倪明胜

当前看来,全面洞悉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推动媒介资源和各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加快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爆款”融合产品,建构新型主流媒介传播体系,成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抢占传播制高点的战略路径选择。

第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媒体融合“一盘棋”大宣传格局。通过树立整体思维和搞好牵头抓总,在内容、管理、机构和平台等方面推进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统筹推进传播体系、组织架构、流程渠道和人才技术,构建体制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形成“两微多端台网融合”的大宣传辐射格局。

第二,优化体制机制,再造组织架构和推进生产要素全方位整合。以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创新优化管控机制、资本运作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推进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加快建立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第三,创新理念方式方法,打造资源集约协同高效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遵循媒介发展业态演化规律,把握媒体融合一体化发展内在本质要求,加快推动各大主流媒体由渠道向平台的转变、内容到产品的转变、观众听众向用户的转变以及推进广播形式向交互传播形式的转变。

第四,强化技术支撑引领,全面提高舆论引导和用网治网能力水平。通过加强信息传播技术应用研发,运用5G、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新闻传播业态和采编流程,推进媒体智能化发展,提高数据综合分析管理应用能力。(作者为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毕宏音

立足当下,如何以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为契机,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其一,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离不开“明方向”。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一方面应强调政治定力。政治立场站稳了,政治方向正确了,才能用不变的“初心”实现主流价值导向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强调责任使命。用崇高的价值理想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把稳智媒时代的“航舵”,才能推动形成引领“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其二,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离不开“管得住”。有了完善的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网络秩序才能和顺,网络空间才能清朗,也才能形成正面引导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的网络治理强大合力。

其三,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离不开“新探索”。需要以技术思维、技术探索、技术建构,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在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至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与反馈的过程中,让新技术和新应用来为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赋权增能,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其四,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离不开“用得好”。网络空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理应成为凝聚理想共识的新场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还应在利用“算法”的同时用好“算法”,通过正确的价值传播与成熟的专业姿态来保持内容“定力”,全面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效力和实现效果。(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

舆情智库助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董向慧

伴随网络舆情事件多发,以舆情预警、研判、应对为服务方式和手段的舆情智库也取得长足发展。现今,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舆情表达的主渠道。在网络舆情事件呈现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特征的情况下,舆情智库要从助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认识,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做好咨政建言服务。

首先,舆情智库要提升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事件的泛意识形态化特征。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事件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梳理、总结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意识形态走向和动向,揭示舆情事件背后的意识形态建构规律、逻辑、路径,牢牢把握“人心是最大政治”这一原则,为舆情应对尤其是重大网络舆情应对提供前瞻性、可行性咨政服务,既促进实际问题解决,更助力思想问题解决、社会情绪疏导。

其次,舆情智库要提高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社交机器人、算法推荐使得网络水军、网络暴力、政治态度操纵、社会情绪动员等变得日益隐蔽、复杂。对此,舆情智库要敏锐把握上述态势,提升智库研究的技术水平、技术能力,摸清网络水军、网络操控的特点和规律,为立法、行政机构进行大数据法律法规的建章立制有针对性建言。同时,舆情智库也要在实践中探索主流价值观驾驭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行方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再次,舆情智库要注重传播能力建设,主动参与到媒体融合进程中来。在信息革命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传媒机构的事,舆情智库要充分发挥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优势,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针对公共议题主动进行政策解读和议题设置,就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社会情绪开展精准舆论引导和情绪疏导,多方努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同时,舆情智库还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海外知名学者、智库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参与文化互鉴、文化交流,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方面贡献智慧,服务国家文化安全。(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

以“四度”为抓手做好政务舆情应对

张丽红

互联网已成为舆情的“聚焦点”“扩散地”和“发酵场”,做好政务舆情尤其是重大舆情应对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必要要求。

首先,做好政务舆情应对,在温度上要坚持群众路线,讲求方法和技巧。网络表达已成为民众诉求的“晴雨表”“风向标”。因此,重大网络政务舆情应对,要坚持群众路线,对准舆情焦点和舆论痛点。与此同时,还要讲求方法和技巧,坚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的态度,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以增加与民沟通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其次,做好政务舆情应对,在速度上要分秒必争,终结“舆论倒逼”。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可以瞬间呈几何级数爆发。面对网络舆情尤其是重大政务舆情,必须分秒必争,利用好“黄金4小时”甚至“黄金1小时”法则,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抢占舆情引导先机,最大限度压缩谣言形成和传播的空间,防止网络舆情“次生灾害”的发生,终结“舆论倒逼”。

再次,做好政务舆情应对,在准度上做到明确主体责任,做好舆情甄别。对于突发舆情、热点舆情尤其是重大网络政务舆情,要敢于负责、积极回应。同时,做好甄别工作至关重要。应认真区分是“舆情”还是“敌情”,对于“敌情”,要针锋相对,敢于亮剑;对于舆情,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积极回应做好引导工作。

最后,做好政务舆情应对,在力度上要双向发力,切实将网上网下问题解决落到实处。重大网络政务舆情关乎民众切身利益,要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互动传播的特点和功能,提升网上重大政务舆情应对信息的到达率。同时,重大网络政务舆情的应对既要解决思想问题,更要解决现实问题,从人民所忧所思、所困所惑入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

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建设网络强国

王建明

网络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反映,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网络安全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

一、加强内容建设守正创新,促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网络内容建设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起着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工作思路,促进宣传思想战线“主力军”进入互联网“主战场”,提高传播内容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推进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出新出彩,让主流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二、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认真宣传、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法》,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共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切实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水平。

三、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维护网络主权。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应坚持在开放中维护网络空间主权,让网络安全与发展相统一,主动拓展网络空间多方合作的治理机制,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

四、积极推动网络核心技术的突破,建设网络强国。要努力培养网信人才,推动网络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为网络强国夯实技术安全、数据安全的根基。把握好信息革命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工业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提升信息、数据等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实现以网络技术强国。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

稿件原载于2019年4月10日《天津日报》)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