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思想精髓、理论来源与实践价值(上)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思想精髓、理论来源,及其在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实践价值;指出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和践行好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是做好当前新闻工作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思想精髓;理论来源;实践意义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认真总结自身运用新闻媒体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用以充实、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之在中国实现了当代发展,进入了一个与时俱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时代。

当下,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至今,也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的新阶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遵循。因此,新闻战线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并自觉地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习近平自党的十八大担任总书记以来的七年中,就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等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如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8.19”讲话)、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10.15”讲话)、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2.19”讲话)、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4.19”讲话)、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8.21”讲话)和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1.25”讲话等。这些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事关宣传思想、新闻舆论、文化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在讲话中,他明确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并强调这种权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这些重要论述既是他对以往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当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形势的思考。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构成了他特色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顺应时代,审时度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确保党的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和两个一百年目标圆满实现,有着重要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意义。

在习近平内涵丰富的意识形态观中,核心部分是其新闻舆论观,这集中体现在他的“2.19”讲话中。“2.19”讲话对处于意识形态前沿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以及党的领导、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整篇讲话理论体系完整、思想内容深刻、观点表述新颖,是一篇极具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讲话。

这个讲话提出了“党媒姓党”的鲜明观点,强调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这些涉及新闻舆论工作重大原则的问题,成为他新闻舆论观中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因此,我们说“2.19”讲话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献。

本文将对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深入进行分析与论述,并探讨其理论来源及形成条件,阐述其在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实践价值与应用价值,以期为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闻观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习近平新闻观的思想精髓

(一)“党媒姓党”是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核心要义

“党媒姓党”,是习近平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和属性所作的一种形象表述。其原话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由此可以看出,新闻媒体之所以必须“姓党”,是因为它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因为它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

习近平在“2.19”讲话中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属性有多种表述。例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再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重要工作”“大事”和“五个事关”,无不显示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表述,可以说把新闻舆论工作放到了极端重要的位置上。

“党媒姓党”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习近平在“2.19”讲话及其他系列讲话中对此有全面阐释。例如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作为党媒必须承担的“48字”职责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而要承担起这些职责使命,他提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必须做到“四个牢牢坚持”,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另外,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其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他要求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

而要坚持好党性原则,习近平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紧接着他又提出了“三个都要”的要求。即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党媒姓党”“党性原则”“党的领导”,以及“爱党”“护党”“为党”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概念、理论和知识。特别是他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的8个“全面讲导向”,即“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这些不但是对党媒的要求,即使是都市类媒体、新媒体,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和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都要讲导向。”

总之,这个讲话把一切能够提供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平台的媒体,包括商业网站、社交媒体等都涵括其中,为这些媒体的舆论导向设置了不能触碰的“政治红线”和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线”。这不但扩延了“党媒”的界限,也扩延了“姓党”的界限,是对各级各类媒体舆论导向所提出的共同要求,从而实现了新闻与信息传播领域舆论导向的全方位和全覆盖。这是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全局高度,从维护群众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净化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和传播环境的立场出发,对新闻媒体舆论导向提出的以往所不曾有过的全面而又严格的要求

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互联网出现之后所带来的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变化,它使得原先拥有舆论导向绝对优势的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新媒体的严重冲击。如何确保传统媒体能够继续保持优势,在舆论导向方面,特别是在网上舆论导向方面能够占据主动权,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问题,习近平在“8.19”讲话中就作过明确阐述。他结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提出要“把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要“把网上舆论斗争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牢牢掌握主动权” 这既是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的准确判断,也是对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重要地位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党媒姓党”观点的提出,引申出了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地位、属性功能、方针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可以说“党媒姓党”是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中的核心要义,是统领其他内容的根本观点,也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基本内涵

在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中,另一个与“党媒姓党”相并列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近些年反复使用的一个概念和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前面所提到的从2013年的“8.19”讲话到2018年的“8.21”讲话,这6个讲话都使用了这一概念,提到了这一观点。

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把“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作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人民性”的基本要求。他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同“党的领导”和“正确政治方向”一起成为新闻舆论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在“4.19”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发展导向” ; 在“5.17” 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讲话中,他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而在“10.15”文艺座谈会讲话和“8.21”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他使用的都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这些年,“以人民为中心”,反复出现在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报告中,出现在党和政府的各种文件中,出现在各级领导同志的讲话中,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群众耳熟能详的一个流行词语。

在汉语中,“人民”是由“人”和“民”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词。在我国社会主义话语语境中,“人民”,通常是指以普通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是“平民”和“百姓”的指称。自从党的十八大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始终坚持把“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和工作指向,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他的这种执政理念和工作指向的最集中体现和最准确表述。

从实质上说,“以人民为中心”,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工人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党和国家的利益理应就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本该就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和新中国70年的伟大实践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她来自于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生命的源泉和前进的动力都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她严格遵循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要求。正因为此,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与工作方向。

党和国家的根本性质,自然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是党的事业,也是人民的事业,既要做党的耳目喉舌,又要做人民的耳目喉舌。1956年,以“人民”为名的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实行改版,在7月1日的改版社论《致读者》中,报纸明确表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是人民的公共武器。”

作为人民的新闻事业,我国新闻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必须始终以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和意志,反映和表达人民意愿和呼声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把“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基本理念和根本追求,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体现“人民”的“主人地位”“主体地位”和“主角地位”,即把人民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人”,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主体”,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让人民群众在新闻工作中真正体会到存在感与获得感。

(三)“党性人民性相统一”是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理论精华

“党媒姓党”,涉及的党的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党的领导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涉及的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人民性原则和服务人民的问题,前者概括为“姓党”的问题,后者则可以概括为“姓民”的问题,

党的新闻事业既“姓党”,又“姓民”,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是“替代”关系,还是“融合”关系,或是“对立”关系?简言之,党媒“姓党”可以代替“姓民”吗?讲“党性”就可以不讲“人民性”吗?或是党性人民性完全一致、统一吗?抑或是讲党性就无法讲人民性,讲人民性就无法讲党性,人民性与党性是对立的吗?

上述问题涉及的是一个我国新闻实践中经常需要回答,而理论上却常常会难以说得很清楚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闻界为此便争论不休,各种观点激烈交锋,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有人还以此来否定党性,这就把本来属于学术话语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话语”问题,以至于后来“人民性”一词被划入学术“禁区”,不再从正面使用。

针对这样一个学术话语问题,习近平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并且做了清晰的表述。他在2013年的“8.19”讲话中,专门把“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作为他所讲的七个问题之一(放在第三个),做了深刻阐述。在讲话中,他提出了一个鲜明观点:“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在3年后的“2.19”讲话中,他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的两次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在“8.19”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联想到1989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在《把握新闻工作的基点》的讲话中提出“人民性是党性的基本内涵” 的观点,可以看出习近平是把人民性与党性完全融合在一起来看的。“人民性是党性的基本内涵”,而“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这就是说,不能离开“人民性”讲“党性”,也不能抛开“党性”讲“人民性”。由此看来,一些人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意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无视党性和人民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有个典型案例,一个记者在采访一位官员时,这位官员问道:“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按照这位官员的说法,党和人民的关系就被割裂了,党性和人民性也成了对立的关系。

也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人民群众人数超过党员,所以人民性大于党性。这些观点同样是割裂和对立了“党”和“人民”,以及“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其实“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真正站在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来理解党性和人民性问题,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与把握党性和人民性,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党性人民性相统一”这一观点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关于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观点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思想深刻,阐明了党性与人民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认识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实质和关键所在,澄清了对党性与人民性认识的理论误区,为我们全面认识党性与人民性关系问题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同时适时回应了新闻界对此问题的关切,从根本上和源头上解决了对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习近平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一系列观点,分析和阐明了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理论前提,创新和发展了“党性人民性相统一”观点的理论内涵,是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作出的独特贡献,成为他新闻舆论观中的理论精华。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