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理论体系(上)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新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立足新形势、回应新课题,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完全一致和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关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生产及流通规律的观点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思想以及中共历代领导人的新闻论述,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理论,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共历代领导人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如强调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指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等等。这些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新闻的基本内涵、政治立场、内在逻辑、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本质认识完全一致,体现了习近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新闻舆论工作基本认识上的高度契合。

(二)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直面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特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诞生起就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运动和理论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也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际不同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间的博弈加剧,我国与外部世界在交往融合更加深化的同时,各种摩擦同时产生,国际舆论斗争更加激烈。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立足当代中国的时代坐标和历史方位,从方针原则、能力水平、网上舆论、国际传播、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此作出了有效回应。

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充分体现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全球范围看,新闻和新闻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内容、传播载体、平台渠道的更新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新变化的背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里,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颠覆了原有的新闻传播和舆论格局。新变化的表现是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全国网民已达8亿多,手机网民占比98.3%。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传统媒体时代的“人找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嬗变为“信息找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走进生活。新变化的要求是科学认识新闻传播规律。习近平多次指出,面对新变化,要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网络传播规律,把握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实现迭代发展、此长彼长、优势互补,多层次推动移动为先,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

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习近平指出,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部署必然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新要求。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四个必须”从实践层面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作出了具体要求。

二、立足新形势,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包含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

(一)提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的宣传思想工作着力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建立在对新形势的深入洞察和深刻分析基础上,强调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他多次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

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能不顾对象、自娱自乐。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因此,“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对新媒体,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在这种认识下,习近平要求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

(二)指出新时代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者所要担当的使命任务,以及履行好使命任务的“四力”路径。

对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先后提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职责使命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16字使命任务。这些要求既重点突出,又详实具体,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指南。

新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履行好使命任务,对内要解决好“思想问题”,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对外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更好地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增强“四力”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履行好使命任务的路径和前提。

(三)提出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闻舆论工作新要求和“四向四做”的新闻舆论队伍建设新要求。

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在记协发表讲话,对广大新闻记者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大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具体标准和“四向四做”的明确要求,贯穿每篇报道、每个产品和新闻工作者每日的工作中,相互间既有侧重,更是完整统一的整体。要让读者和受众从每篇报道、每个产品中感受到向上向善的力量,从每位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中听到社会进步的声音,凝心聚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指出坚持“创新为要”,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的媒体发展要义。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在始终坚持、不断强调这一基本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做好正面宣传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增强正面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习近平指出:“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舆论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创新为要”。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只有坚持全方位创新,才能避免出现所谓的“低级红”和“高级黑”;只有真正满足读者和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提供让读者和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产品,才能使正面宣传起到效果、深入人心,媒体才能在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

(五)明确要求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以“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为标准推进融合发展。

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随着网络空间的延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提出要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除了“正能量”和“管得往”,还要学会“用得好”。在这方面,既需要新闻单位持续发力,也需要政府机关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把方方面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推进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不是新闻单位一家的事,需要深入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这也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传统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