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光印
截至2012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5800公里,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由于运营模式单一,过度依赖通行费,财务成本偏高,各类经营主体均面临着巨大压力。河南高速公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阶段,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需要调整战略思路,加快发展路域经济,持续强化河南综合交通优势,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加快发展路域经济的必要性
路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依托道路辐射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布局,狭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围绕道路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形成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转变高速公路传统经营模式的需要。由于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巨大,并且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又要适度超前建设,所以“道路越修越偏、欠债越来越多”的情况非常普遍。高速公路过度依赖收取通行费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使得各类投资主体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整合激活高速公路闲置资源的需要。以土地资源为例,高速公路沿线拥有可观的土地资源,服务区、匝道区、立交区、收费站区、取土区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偏紧的情况下,这些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不同主体,分布比较分散,难以整合和激活。
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的需要。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外迁压力,距离城市较近的高速公路匝道区、立交区、取土区等承接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以及特色制造业等产业外移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受到土地性质等诸多限制没有形成规模。如果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打造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特色购物中心、仓储物流基地甚至区域性CBD等,能够拓展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
促进高速公路向经济走廊转型的需要。除了个别靠大城市带动的路段已经形成了重要经济发展带外,河南大多数高速公路基本上还是交通通道,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没有充分发挥。路域经济发展理念滞后是一个主要原因,如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时基本采用封闭模式,制约了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对周边经济的带动,引入路域经济发展理念能够促进高速公路由交通通道向经济走廊转型。
加快发展路域经济的着力点
着力建设开放式服务区。按照靠近城镇和人口密集区的理念,与专业运营企业合作加快建设一批开放式服务区,开放式服务区在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只要规划设计合理,完全可以在不影响交通效率的前提下与周边地区连成一片,发展成为区域性商贸次中心,带动当地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特色购物中心。发达国家的购物中心一般都布局在城区外围的高速公路旁边,像家电市场、建材市场、服装市场等,随着交通效率的提升和轿车的普及,国内居民也开始逐渐接受这一消费模式。可以通过整合中心城市周边高速公路闲置土地资源,率先引入奥特莱斯等,形成品牌效应。
着力创建区域性CBD。利用高速公路靠近大中城市地块较好的土地,积极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和城市新区发展,通过以道路换资源的方式,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公司丰富的建筑工程经验和人力资源,尝试整体性开发建设区域性CBD,打造一个集办公、住宿、休闲、消费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着力提升仓储物流产业层次。目前高速公路周边仓储物流产业发展属于自发状态,层次比较低。可以依托通道优势,加大资源整合,与区域优质资源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建成一批大型特色仓储物流产业基地,提升仓储物流产业层次。
着力整合相关产业链。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正是低成本整合产业链的战略机遇期,高速公路类企业应对国内外路桥企业、物流、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优化资金配置,整合相关产业链,形成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业务板块组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路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把路域经济作为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来抓,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上给予更大支持。尤其要创新土地政策,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基础上,加快转变土地性质,使得闲置土地尽快开发利用。
强化组织协调。建议成立河南高速公路路域经济投资公司,整合分散在各个机构中的高速公路服务业和投资部门的生产要素,整体负责河南境内高速公路路域经济开发工作,尽快展开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任务和实施步骤。
加强资源整合。支持河南高速公路路域经济投资公司对分散在各高速公路投资主体中的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省范围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对大型批发市场、购物中心的承载力。
谋划重点项目。按照“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谋划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做好科学论证,规划一批路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尽早开工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梯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