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嘱托 扎扎实实向中原更加出彩迈进

迈着奋进步伐,迎着风口浪尖,集团上下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跨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唱响了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五载发展,硕果累累。截至2016年底,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16.6亿元,资产总额1667.8亿元,净资产495.1亿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主体信用由AA+提升至最高级AAA。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河南省百强企业,连续两年获“河南省与央企合作优秀单位”。

    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南视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走到群众家里、乡亲身边。

    总书记把兰考作为联系点,亲力亲为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希望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他殷殷嘱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他强调河南要紧紧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坚持“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推动县域治理“三起来”、做到乡镇工作“三结合”……

    总书记的嘱托是动员令,是冲锋号,是引领河南发展的时代强音。

    五年来,从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到省十次党代会围绕中原更加出彩,确立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目标,从制定进一步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五年行动计划,到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把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到总书记关于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上来、把发展方向引领到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上来,全省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合力愈加强大。

    五年来砥砺奋进,五年来春华秋实。

    河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8年生产总值达到48055.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63.94亿元;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0%;战略支撑更加坚实,一批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获批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三农”这个基本盘更加稳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日益浓厚。

    这五年,我们奋力向经济发展高质量迈进,把打好“四张牌”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打出了新优势、强气场、高颜值

    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着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加快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推进12个产业转型发展。

    五年来,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1%、14.4%和17.4%,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跃向万亿级产业,1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新能源客车、盾构机、特高压装备等成为河南制造新名片。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2%,比2013年提高9.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物流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金融豫军”异军突起,旅游总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

    数字经济风生水起,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引进华为、甲骨文、浪潮等大数据企业150余家,大数据产业链已具雏形。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纷纷登陆河南,本土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网上零售额三年来年均增长41.5%。

    国有企业改革啃下了许多硬骨头,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主的“前哨战”、以处置“僵尸企业”为主的“总攻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扫荡战”向纵深推进。2018年,26家省管企业盈利增长10.4%,其中8家省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长29.9%。

    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一起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一起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融合,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8.5%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事、薪酬等改革持续深化,带动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郑洛新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1%。

    把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作为重要任务,实施创新龙头企业能力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小巨人培育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47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80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11家。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引领型机构,全省新型研发机构达到67家。

    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启动中原院士基金,设立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打造河南“院士摇篮”。新增院士4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原学者73人;新设院士工作站176家,引进科研团队近千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收益和处置权不断扩大,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热情高涨。

    2018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2013年的2.76倍和2.79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较2014年提高9.6个百分点,神舟飞船、航空母舰、C919大飞机、蛟龙号等大国重器上有了更多河南元素。

    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

    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加强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

    不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郑州南站枢纽工程全面开工,米字形高铁网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铁路突破13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

    深入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4G网络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扩容,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并成为全国5G试点城市。

    积极构建多元化能源保障体系,“疆电入豫”投用,“青电入豫”开建,建成省级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8600万千瓦,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

    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谋划实施总投资343亿元的十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四年来累计向京津冀豫供水179.58亿立方米,河口村水库建成蓄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让雄安新区首次用上黄河水。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三个一批人”为重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71%,比2013年提高7.91个百分点。

    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郑州市GDP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均GDP突破10万元,带动河南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作用更加彰显。

    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编制实施“1+4”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省际交界各市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带、城际轨道交通、生态走廊、省际通道等项目,多极支撑、多点突破、全面发力格局正在形成。

    融合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老百姓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就医难、入学难明显缓解。

    这五年,我们自觉肩负“三农”工作的使命担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三农”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粮食更稳——

    坚持藏粮于地,严守耕地红线,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22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2亿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52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030.7万亩。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3428万亩。

    坚持藏粮于技,发挥育种优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粮食平均单产由2013年的377.8公斤提高到2018年的406.4公斤。

    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向104个产粮大县发放奖补资金173.8亿元,向农民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630多亿元、农机购置补贴90亿元。

    中原熟、天下足。我省以占全国1/16的耕地,贡献了1/10的粮食、超过1/4的小麦,粮食产量先后迈过1200亿斤、1300亿斤台阶,不仅保障了1亿河南人的口粮,每年还外调400亿斤原粮及其制成品,扛稳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让农业更强——

    以“四优四化”为抓手推进结构调整,农业越来越有奔头。2018年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204万亩,订单率达到84%。优质花生、优质林果、粮改饲分别达到2200万亩、1359万亩、280万亩。好想你、众品、华英等一批农产品品牌被命名为“中国名牌”,二仙坡果业创造了“苹果论个卖”的佳话。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同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250家,双汇、三全、思念等企业享誉全国,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实现了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转变。

    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持续深化,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例超过6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

    让农村更美——

    生产方式绿起来。全省秸秆和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7%和7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农药使用量均保持负增长。栾川的中药材、槲包等“土宝贝”,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疙瘩”。焦作的“四大怀药”,鹤壁的桑叶面、淇河缠丝蛋等绿色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老家莫沟、水墨郝堂、如画故东等一批美丽乡村,走出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生活环境靓起来。累计建设农村公路5.78万公里,涌现出新安等6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85%的县市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保洁,77.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去年新改造卫生厕所200万户。积极推进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带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让农民更富——

    五年来,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3%,高于城镇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获得了更多收入。如今,在一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全链条增值。在新郑市薛店镇,君源有机农场集生产种植、农事体验于一体,创造着“土里刨金”的效应。

    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兰考五年来GDP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县城建成区扩大一倍多。

    这五年,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开放通道在“四路并进”中不断拓展——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截至2018年底,郑州机场开通客运航线208条,旅客吞吐量2733.5万人次;开通货运航线34条,货邮吞吐量51.5万吨、居全国第7位、跻身全球50强。澳大利亚的金枪鱼、智利的车厘子、荷兰的鲜切花借道河南走向全国。“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河南对外开放“自主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从2013年开通时的每周去程1班到目前的18出11进,国内集货半径1500公里、覆盖3/4的省份,境外网络通达24个国家126个城市,累计开行突破2000班,其中2018年752班。今年一季度,在全国63个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中欧班列(郑州)的回程比率、计划兑现率等指标名列前茅。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首创“1210”海关监管服务模式、“跨境秒通关”和“网购线下自提”模式,全省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达到4000余家,2018年进出口额1289.2亿元,同比增长25.8%。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2018年7月16日平顶山至宁波港海铁联运“沿江班列”正式开行,2019年1月8日濮阳首趟“中原号”班列直奔天津港。目前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9条,去年开行206班,以郑州为中心、区域节点城市为支撑的陆海货运通道正在形成。

    开放型经济在优进优出中不断提升——

    我省货物进出口连续跨越600亿、700亿、800亿美元台阶,2018年达到828.19亿美元,居中部地区第1位。许继集团为全球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3/4的控制系统和1/2的换流阀,发制品出口占全国的1/2以上。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洛阳栾川钼业接连收购澳洲、巴西和非洲矿企,郑煤机收购博世电机业务,淅减、国宇密封、大森机电等企业并购国际行业龙头,跨国经营能力大幅提升。“走出去”的豫企达到700多家,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全国统计范围的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达到8个、数量居全国第4位。

    开放环境在放管服改革中不断优化——

    持续加大“放”的力度,完善“管”的体系,提升“服”的质量,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显加快,62.7%的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和77.4%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得到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彻底取消,省、市、县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全面建立并公之于众。

    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间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部分项目压缩到30个工作日,申报材料压缩2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4.5个工作日,比国家规定时间减少一半左右。

    “互联网+”为行政审批提速,省市县三级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和全程监察,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事项实现“一窗办理”,99%以上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网上备案、3个工作日内办结。

    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不断释放,郑州片区探索成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和自贸试验区法庭、郑州知识产权法庭,开封片区首创的“二十二证合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整体评勘在全国推广。2018年,河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63万家、注册资本3011亿元。

    这五年,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办成了一大批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广大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尽锐出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力以赴、真抓实干,答好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考卷。

    增强内生造血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电商流通等产业,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

    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省99.93%的贫困村通村道路实现硬化,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6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覆盖率99.65%,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

    通过几年来的奋战,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减少582.4万,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末的9.28%下降到2018年末的1.21%,24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锤炼了干部队伍,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许多老百姓家门口贴着“脱贫不忘习主席,致富不忘共产党”的对联,对总书记和党中央充满了感恩之情。

    标本兼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越来越触手可及。

    做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减法”和“加法”,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全省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4年下降24.3%、25.6%。

    为荒山披绿衣,为大地织锦绣。加快森林河南建设,推动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五年累计植树造林1449万亩,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10个、国家森林城市7个,民权林场三代人造出6.9万亩的平原绿海。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以处理非法集资为突破口,去杠杆、治乱象、抓规范、强监管,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建立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帮助企业化解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妥善处置企业债券刚性兑付和担保连带风险。逐县逐项开展政府隐性债务摸底审计调查,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建成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5.23万个,20余万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基层,大量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信访总量明显下降。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3%,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农村学校“全面改薄”惠及613.4万学生,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连续五年下降。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攻坚二期任务圆满完成。“最美教师”李芳、“时代楷模”张玉滚……河南优秀教师群体芬芳全国。

    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牢牢稳住就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717.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95.14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799.01万人。推动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变身带富一方的企业家,一批确山农民北漂20多年,掌握了提琴制作的“真经”后回乡创业,打造出确山“提琴之乡”名片。

    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2014年分别增加819.58万、46.91万和120.26万。

    坚持综合施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心血管等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病床达到55.89万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增至2.3人。

    这五年,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松懈,围绕增强“四个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

    学的氛围愈加浓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学院三基地”从零起步,创出干部教育的河南品牌。

    严的氛围愈加浓厚。对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紧抓不放,中央巡视办对我省巡视整改工作给予肯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肃查处“七个有之”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县党委巡察制度,充分彰显利剑作用。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三年来提高了7.2个百分点。

    干的氛围愈加浓厚。持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带动,引导全省上下争做出彩河南人。树立干的导向,坚持“五比五不比”,让各级干部比出了真抓实干、竞进发展的姿态。健全干的机制,出台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中原更加出彩的实施意见,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

    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

    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强起来。

    推动各类媒体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广泛开展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建立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和1万多家文明单位的网络文明传播矩阵,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讲好河南改革发展的故事、出彩河南人的故事,把蕴含的道理和精神传递出来,使好故事传播得更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有1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973人(含群体)入选“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现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打通基层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建设,使基层党媒“活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群众。

    不断增强群众组织力——

    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牢大抓基层基础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源于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郑州市“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焦作市“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等,受到中组部肯定。实行党员积分管理、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把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项目上、建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努力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实施活动场所“清零”行动和提升工程,累计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9万个,推动县乡村三级4.8万个便民服务中心(站、点)规范提升。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党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进行能力“大检阅”、问题“大起底”,促进整改“大提升”。

    去年,省委像抓市县换届一样抓村(社区)“两委”换届,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两委”班子,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党员参会率、村民参会率和党员群众满意率均为历届最高。开展省市示范培训、县级普遍轮训,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累计选派2.6万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着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不断增强社会号召力——

    用良好的作风形象感染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开辟作风建设新境界。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省委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带头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五条措施,从各级领导机关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做到“五转”“五带头”,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战场,在转型攻坚、国企改革、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用行动、用担当,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广大基层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乡镇工作“三结合”重要指示,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过程作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作为廉洁奉公、干净干事、树立良好形象的过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村民游文超一直感念总书记2014年到村里调研座谈时的情形,珍惜党和总书记带来的幸福生活。他激动地说,我会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按总书记给咱绘的图走。

    时间永不止步,奋斗永不停歇。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让中原儿女备受鼓舞激励、深感责任在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召开十届九次全会,号召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的河南实践,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对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寄予殷切期望。河南决心乘着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东风,抓住用好新的历史机遇,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高质量崛起的支撑点、突破点、发力点,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1亿中原儿女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必将谱写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