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交通大省阔步迈向交通强省

迈着奋进步伐,迎着风口浪尖,集团上下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跨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唱响了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五载发展,硕果累累。截至2016年底,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16.6亿元,资产总额1667.8亿元,净资产495.1亿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主体信用由AA+提升至最高级AAA。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河南省百强企业,连续两年获“河南省与央企合作优秀单位”。

164624287c36790e46615cf61d92751.jpg


目前,全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8万公里。以郑州为中心,实现——

●公路5小时内覆盖我国4.7亿人口和29%的经济总量

●铁路3小时内覆盖我国7.9亿人口和58%的经济总量

●航空2小时内覆盖我国12.1亿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

数据整理 本报记者 宋敏

□本报记者 宋敏

伏牛山腹地,尧栾西高速公路像一条巨龙,穿越在云雾间,带动豫西南沿线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复兴号”疾驰在济郑高铁上,随着“撇”画收笔“米”字成形,“中华龙乡”濮阳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在郑州机场北货运区,无人驾驶的搬运车不停穿梭,智能化设备的“上新”让入库操作更加便捷……

放眼中原大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涌动发展活力,成为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写照。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路径最优、发展质量最好的10年。我省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正由交通大省阔步迈向交通强省。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10月8日凌晨,世界最长螺旋隧道——新晋高速韩口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这为年底新晋高速通车运营打下坚实基础;安阳红旗渠机场主体工程完工,预计2023年上半年正式通航;继郑州航空港站6月20日建成投用后,新建郑州南站已开工建设,郑州铁路枢纽形成“四主多辅”客站格局……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马不停蹄,“进度条”不断刷新。

10年间,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民航、水运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完善,全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8万公里,挺起了中部大省发展交通骨架。

公路加密提质。高速公路里程达7216公里,郑州、开封等7市形成高速绕城环线。今年年底还将有14个项目、821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届时,我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

铁路拓展成网。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铁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4822公里增加至6715公里,高铁营业里程由865公里增加至2176公里。

航空广泛覆盖。形成郑州、洛阳、南阳、信阳“一枢三支”机场布局,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110万吨,“空中丝绸之路”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水运通江达海。内河航道里程达1725公里,沙颍河、淮河实现通江达海,“两河两港”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将实现沙颍河平顶山至省界段273公里航道全线通航。周口港入选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成为扩大开放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

“10年来,河南交通发展纪录一次次刷新,各种交通方式由相对独立发展逐步转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再到‘适度超前’的重大跃升,交通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说。

运输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凭借商丘市的区位优势和密织成网的铁路、公路,占地2100亩的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近年来迅速崛起,已成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俺这一天交易额能有20多万元,交通方便了,日子更红火。”市场商户何超杰说。

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离不开条条交通大动脉,有赖于密密物流微循环。

当前,以郑州为中心,实现公路5小时内覆盖我国4.7亿人口和29%的经济总量,铁路3小时内覆盖我国7.9亿人口和58%的经济总量,航空2小时内覆盖我国12.1亿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

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郑开、郑焦、郑机城际实现公交化运营,郑州等4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郑州、洛阳开通地铁运营线路10条、运营里程265公里,郑州高铁东站实现换乘地铁单向“免安检”;全省17.9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村客运覆盖100%的乡镇和建制村,广大农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居民出行从“走得了”转为“走得好”。

物流运输更加高效畅通。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服务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往返对开;郑卢“空中丝路”开通至今年1月份,运营班次已超过5000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施空铁联运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开通多式联运线路80余条,累计完成多式联运量92万标箱……综合运输在服务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我省这10年的交通之变,是对“开路先锋”的深刻诠释。

创新绿色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焦作云台山、驻马店嵖岈山、南阳寺湾、许昌鄢陵等高速服务区新建充电站……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省内热门旅游景点周边高速服务区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前都是充满电才敢上高速,最近明显感觉服务区充电桩多了。”新能源汽车车主吴国强说。年底前,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绿色、安全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0年间,以创新为引领,我省交通运输围绕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着力建设智慧、绿色、安全交通,实力水平迈上新台阶。

重大工程彰显非凡实力。郑徐高铁等项目荣获詹天佑奖、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荣获鲁班奖,全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和创新主体共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0余项,支撑沈丘沙河大桥等交通重大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等27项奖项。

运输装备更加绿色低碳。全省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达3.5万辆,占比超过90%,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新能源出租汽车4.1万辆,占比达36.6%;推进固废循环利用,圆满完成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交通装备更加“绿意盎然”。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河南作为交通大省,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奋进新征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交通工具和交通装备,完善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交通强省建设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亲历者说

十年奋进一路行 高质蝶变新征程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小武

2012年,我到机西高速项目公司任董事长,全程参与、见证了机西高速公路一期、二期的建成通车。在全体参建者的共同努力下,机西高速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等6项国家和省级奖项,节约工程概算资金达10亿元。按照最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机西高速已转变为国高网京武高速(G0424)的一部分,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10年间,我省高速公路串线成网、从“量变”到“质变”,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60公里,所有县(市)实现20分钟上高速,河南从交通大省高质量迈向交通强省。我亲历了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从规划到建成,见证了我省高速公路10年发展的新历程、新跨越。

这10年硕果累累,我们奋发进取、主动作为,秉持“品质创新绿色安全廉洁”的建设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深入细致开展工程创优。10年间,我省交通重大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鲁班奖”、“中州杯”等奖项27项。

10年间,我们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初心使命,高效承接搁置10年之久的鹤辉高速项目,今年将建成通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2019年年底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完成高速建设投资约2439亿元;自今年到“十四五”末,每年将投入近千亿元,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为稳就业、保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如今,顺着机西高速向北向南的路段,全部纳入我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前,我们承担“13445工程”建设项目56个,总里程3450公里,总投资4824亿元,这些项目绝大多数将在“十四五”末建成通车。届时,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0000公里以上,进一步推进我省交通区位优势向交通枢纽优势转变。(本报记者 宋敏 整理)

从“奔跑”到“领跑” 由“量优”到“质优”

□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雷红丽

从第一架全货机落地和起飞,到国际货运量比肩北上广深,到前不久货邮保障能力中部第一的北货运区投入使用,我们郑州机场货运人始终牢记“对外开放靠蓝天”的重任,见证了郑州机场货运事业的蓬勃发展。

2012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的“三为先”发展战略,并提出把郑州机场建设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河南机场集团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郑州机场迎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从最初每年几百吨国际货运量,发展到现在每年几十万吨,从1座货站到7座货站,从人工到智能,从四处学习经验到向外输出经验,从“奔跑”到“领跑”,由“量优”到“质优”,我们付出了心血,获得了肯定,赢得了信誉,为河南对外开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如今,河南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进出口总额连年保持中部地区首位,其中不能忽视郑州机场的巨大贡献。

我们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在大灾大考面前,郑州机场货运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大幅提升,枢纽建设成效得到广泛认可。疫情防控期间,郑州机场始终保持国际客货运航线不断航、不停飞,成为中部地区空运防疫物资的国际出港大通道。

为探索引领航空货运行业创新发展、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河南机场集团创新性启动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业务试点项目,推动货源集疏范围向国际延展。我们将三个试点项目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系统效应,将海外货站打造为大平台,将电子货运发展为硬支撑,把“空空中转”转化为强动能,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不断深化“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推进“通道+枢纽+网络”布局,推动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不断加速。(本报记者 宋敏 整理)

专家点评

变传统基础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兴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最快的10年。10年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加。仅公路水路投资,就从2012年的485.1亿元增至2021年的116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2%;今年计划投资调整至1500亿元,与去年相比,又大幅增长28.3%。

持续的高额投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全面发展,不仅使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对经济的拉动及支撑作用也更加凸显,推动我省交通区位优势不断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传统基础优势加速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高质量发展胜势。

在新的起点上建设现代化河南,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将进一步加快枢纽设施及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对枢纽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提升枢纽经济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枢纽及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加快产业要素集聚,为推动枢纽关联产业集群发展打下基础;将加速推进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航空经济、引育聚集高铁经济、提质增效陆港经济、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加速交通枢纽向产业枢纽和经济枢纽转型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而交通规划与设计又在交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设计河南”,让设计真正成为创新的起点、价值的源头。

新时代的交通规划设计,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交通发展;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开展“交通+”研究与应用,如交旅融合、交商融合等;做大做强交通产业,培育扶持交通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本报记者 宋敏 整理)